93阅兵还有大惊喜!
国防部一句“新装备首次公开”的预告,所有人的目光,几乎都聚焦在同一个代号上:轰-20。
就连美国媒体也予以高度关注,直言中国的各型新飞机里,就属轰20最为神秘。
那么,轰-20究竟有多厉害?又能否如愿在93阅兵中亮相呢?
中美战略轰炸机差异
提起战略轰炸机,就绕不开美国的B-2、B-21轰炸机。
B-2是冷战的产物,它的使命是孤身潜入苏联广袤的腹地,摧毁那些不断移动的洲际导弹发射车。
到了B-21“突袭者”这里,理念又有了新变化。它追求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部署灵活性,准备融入美军庞大的作战网络,与无人机协同,成为太平洋战场上一个分布式的“攻击节点”。
但万变不离其宗,其核心能力始终是隐身突防,执行外科手术式的精确打击。
以前我们喜欢摸着“美国”过河,但轰-20的设计理念却与之截然不同。
中国已经有了成熟且强大的高超音速武器库,现在缺的,不是锋利的矛尖,而是一个能把这些大杀器有效投送出去的强大平台。
所以,轰-20的首要任务,并非追求极致的隐身渗透,而是大载弹量、高机动性。
它将成为未来“六代机体系”的空中指挥枢纽,像一艘“空中航母”,协调指挥着周围的无人僚机和战斗机群,发动饱和式的、排山倒海般的攻击。
国际分析普遍认为,它的载弹量预计高达40吨,这个数字是美国B-2轰炸机18吨的两倍还多。为了这个核心指标,它甚至可以在某些方面做出妥协。
相比之下,B-21更像是美军全球作战网络中的“一员”,一个攻击单元,而非绝对的C位。
轰-20实力如何
长久以来,中国的“三位一体”核打击能力中,空基是最薄弱的一环。
轰-6系列轰炸机,其平台源于上世纪50年代的苏联图-16设计,早已不堪重任。轰-20的出现,将补上这最后一块、也是最关键的一块拼图。
它让中国的核反击能力,从一种理论上的存在,变成具备高生存力、高突防能力的现实威慑。
国际分析估算其最大航程可达12000至15000公里,作战半径超过6000公里。意味着无需空中加油,第一岛链及关岛就在其打击范围之内。
而经过一到两次空中加油,它的航程理论上足以覆盖夏威夷,甚至触及美国西海岸。这是美国本土首次被直接置于中国空基核力量的威胁之下,其战略震撼不言而喻。
更重要的是,轰-20并非单打独斗。结合2021年测试的轨道轰炸系统等前沿技术,中国正在构建一个“陆、海、空、天”四位一体的复合威慑体系。
多维度、多层次的威慑能力,让传统的反导系统显得越来越力不从心。
美国《国家利益》等媒体分析认为,轰-20的服役将从根本上改变印太地区的军事平衡。
过去,威慑是单向的。现在,轰-20的出现,正将这种“单向威慑”转变为中美间的“双向动态平衡”。它能直接威胁美军在西太平洋的核心基地,让美军的“前沿部署”战略面临被“反拒止”的巨大风险。
在某些特定场景下,轰-20的作战效能甚至更高。比如,要打击像衡山指挥所那样的坚固地下目标,使用轰-20投放重型钻地弹,可能比发射大量昂贵的弹道导弹更具成本效益。
而且,作为轰炸机,它具备导弹所没有的灵活性——可以中途更改目标,甚至可以被召回。
轰-20能否亮相93阅兵?
近期,美国媒体报道称,8月份在中国试飞了一架翼展约52米的巨型飞翼飞机,引发外界猜测其为轰-20的技术验证机。
同时,在西安飞机制造厂附近,也有人观测到疑似相关飞行器的轮廓。这些蛛丝马迹指向一个事实:中国可能在准备轰-20的试飞活动。
尽管国防部发言人的表述十分模糊,只强调“部分新装备首次公开”,从未明确提及轰-20,但结合当前复杂的国际局势来看,它的亮相很有必要。
轰-20项目自2016年立项,至今已近十年,原型机试飞多次,技术基本成熟。
面对美国“印太战略”围堵、北约东扩、台独势力猖獗的多重困境,中国急需一款“战略级武器”进行威慑,而80年周年纪念日,就是展示国家实力的最佳窗口。
中国向来尊崇“不战而屈人之兵”,此次轰-20借助阅兵亮相,必定事半功倍。
结语
无论在今年的九月三日,轰-20是否会真的如人们所愿,呼啸着飞越天安门广场,它的存在,本身就是一个强烈的信号。
参考资料:
红腾网配资-红腾网配资官网-配资平台开户-股票配资广东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